魯班先師簡介

生平簡介

魯班先師是我國建築界的宗師,本姓公輸名般、班或者盤,他為魯國人(即今山東省)生於公元前507年,是春秋末葉著名工匠家,被後世尊為中國工匠師祖。從典籍記載中他在當時的地位是相當崇高的,如當時人稱他為公輸子,[子]之稱呼在春秋時代初期只限對達官顯宦尊稱,如[墨子]等;及至春秋戰國之際,才被用作對著名學者及老師之美稱,如孔子及孟子等。據說,於中國古代,「般、盤及班」三字通用,所以後人普遍稱他為魯班。

魯班先師是中國土木工匠的祖師,是中國古代最出色的建築師、木匠和發明家,他是歷史上著名之工匠,盛譽於世。他時常鑽研木器藝術與技巧,傳受弟子,發明流傳至今。他辭世後被尊奉為工匠之祖師,於明朝永樂年間追封為[北城侯],建廟祀之,禮用太牢(即三牲指牛、羊、豬)全備祭祀之隆重。

 

繼續閱讀

魯班先師寶誕

每年農曆六月十三日為[魯班先師寶誕]俗稱[師傅誕],香港建築業界都會大事慶祝,同業結伴上廟堂祭祀,以追思及祈福蔭以其工作順利,秉承傳統中國文化的尊師重道精神及價值觀念,場面非常熱鬧。

上架行木藝工會最重視這個節日,木藝工人昔日十分注重尊師重道精神,他們最尊崇的師傅就是魯班先師。木藝這一行可說是最古老的行業,木工在建築業中一直佔有很重要地位。

魯班先師寶誕還有一項很特別的傳統活動,就是派 [師傅飯];所謂 [師傅飯],其實衹是在當天,用大鐵鑊煮的白飯,再加上一些粉絲、蝦米、眉豆、花生及菜等。由於相傳吃了 [師傅飯]的小孩子,不僅能像魯班師傅那麼聰明,而且快高長大,健康伶俐;所以不論是否三行的人士都會來取 [師傅飯]給家人吃取其意義。

以前,在賀誕這一天,會請一班藝人回來唱八音,或者請一臺木偶戲來演出,視乎當年的經濟情況而定,現時本堂仍然保存在魯班寶誕晚宴邀請藝人來演唱慶祝,總之是隆重其事。

魯班創意發明

三行《木工、打石、泥水》

木工

木工是最早期時建設房屋最基本的建築工藝。

打石

古時建屋是沒有打樁這回事,為穩固屋子結構,於是用人手將石塊打造成合適的地基石,舖蓋屋子地面作地基之用,後期繼而將其作石柱、石牆及石雕美化等用途。

泥水

古時用沙石、泥土及貝殼類混合成的建築物料,用作糊合磚瓦用途。

創意發明

《墨斗》

墨斗是木工用以彈線的工具,此工具以一斗型盒子貯墨,線繩由一端穿過墨穴染色,已染色繩線末端為一個小木鈎,稱為「班母」,傳為魯班之母親發明的:

魯班創造了木匠劃線用的墨斗,那是他看到母親裁衣服時,用一個粉袋劃,受到啟發的結果。及後魯班每次彈線,也請母親幫忙,捏住墨線的一頭。 久之,魯班母親提議他做個小勺子,不就可以代替她捏著墨線。 於是魯班很快做成了一個。 從此,他一個人就可以彈墨線了。直到現在,木工師傅們還把這個小勾子叫“班母”。 班母通常離地面約一吋。固定之後,將已染色線繩向地面彈動,工地以此為地平直線標準。又可以班母固定於高處,墨斗懸垂,以墨斗之重量作墬力,將已染色線繩向壁面彈動,以此為立面直線標準。

《木鋸》

相傳魯班接受建築一座巨大宮殿的任務。需要很多木料,魯班讓徒弟們上山砍伐樹木。 徒弟們用斧頭砍伐,效率低下。工匠們天天起早貪黑拚命去干,也砍伐不了多少樹木,使工程進度一拖再拖,眼看著工程期限越來越近,魯班甚是著急。為此,他決定親自上山察看砍伐樹木的情況。

上山時,他無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長的一種野草,手被劃傷了。魯班很奇怪,一根柔軟的小草為何能割破手?於是摘下了一片葉子來細心觀察,發現葉子兩邊長著許多小細齒,用手輕輕一摸,這些小細齒非常鋒利。他明白了,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細齒劃破的。 後來,魯班又看到一條大蝗蟲在一株草上啃吃葉子,兩顆大板牙非常鋒利,一開一合,很快就吃下一大片。這同樣引起了魯班的好奇心,他抓住一隻蝗蟲,仔細觀察蝗蟲口部的結構,發現蝗蟲的兩顆大板牙上同樣排列著許多小細齒,蝗蟲正是靠這些小細齒來咬斷草葉的。

由於這兩件事,魯班受到很大啟發,陷入了深深的思考。他想,若做成一鋸齒狀的砍伐工具,是否同樣鋒利?於是他用大毛竹做成一條帶有許多小鋸齒的竹片,然後到小樹上去做試驗,結果果然不錯,幾下子就把樹皮拉破了,再用力拉幾下,小樹桿就划出一道溝,魯班非常高興。但是由於竹片比較軟,強度比較差,不能長久使用,拉了一會兒,小鋸齒就有的斷了,有的變鈍了,需要更換竹片。這樣就影響了砍伐樹木的速度,使用竹片太多也是一個很大的浪費。看來竹片不宜作為製做鋸齒的材料,應該尋找一種強度、硬度都比較高的材料來代替它,這時魯班想到了鐡片。於是他們立即下山,請鐵匠們製作帶有小鋸齒的鐵片,然後到山上繼續實踐。魯班和徒弟各拉一端,在一棵樹上拉了起來,只見他倆一來一往,不一會兒就把樹鋸斷了,又快又省力,鋸就這樣發明了。

《木鵲》

木鵲據說是一種以竹木為材的戰事偵察工具,使人可以在空中掠過城牆:

·《墨子·魯問》記載:「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,成而飛之,三日不下,公輸子自以為至巧。」。

· 渚宮舊事》記載:「嘗為木鳶,乘之以窺宋城。」

《雲梯》

雲梯是古代攻城用的器械。傳說是魯班發明。以下是各種相關記載:

·《墨子·公輸》記載:「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,成,將以攻宋。」。

·《戰國策·公輸盤為楚設機章》寫到墨子往見公輸般時說:「聞公為雲梯」。

.淮南子》曰:魯班即公輸般,楚人也。乃天子之巧士,能作雲《淮南子·兵略訓許慎註:「雲梯可依雲而立,所以瞰敵之城中」。

《鉤強》

「鉤強」也稱「鉤拒」、「鉤巨」。是古代水戰用的爭戰工具,可鈎住或阻礙敵方戰船。傳說是魯班發明。以下是各種相關記載:

《墨子·魯問》:「昔者楚人與越人舟戰於江,楚人順流而進,迎流而退,見利而進,見不利則其退難。越人迎流而進,順流而退,見利而進,見不利則其退速,越人因此若埶,亟敗楚人。公輸子自魯南遊楚,焉始為舟戰之器,作為鈎強之備,退者鈎之,進者強之,量其鈎強之長,而制為之兵,楚之兵節,越之兵不節,楚人因此若埶,亟敗越人。」

《曲尺》

曲尺是最早的名稱是「矩」,又名魯班尺:

  • 『墨子-天志上』說:《輪匠執其規矩,以度天下之方圓》。規矩,即圓規及曲尺。曲尺由尺柄及尺翼組成,相互垂直成直角,尺柄較短為一尺,主要為量度之用;尺翼長短不定,最長為尺柄一倍,主要為量直角、平衡線之用。木工以曲尺量度直角,平面,長短甚至平衡線。以下是各種相關記載:
  • 最早的記述在南宋時期。陳元靚著《事林廣記·引集》卷六「魯班尺法」中:「(淮南子曰)其尺也,以官尺一尺二寸為準,均分為八寸,其文曰財、曰病、曰離、曰義、曰官、曰劫、曰害、曰吉;乃主北斗中七星與主輔星。用尺之法,從財字量起,雖一丈、十丈不論,但於丈尺之內量取吉寸用之;遇吉星則吉,遇凶星則凶。恆古及今,公私造作,大小方直,皆本乎是。作門尤宜仔細。又有以官尺一尺一寸而分作長短寸者,或改吉字為本字者,其餘並同。」
  • 明代刻本《魯班營造正式》卷六有曲尺直尺圖,圖名為魯班直尺;在曲尺圖中並註明:曲尺者有十寸,一寸乃十分。凡是營建房屋門的尺度,均用魯班尺。

《傘》

魯班的妻子傳說中也是一位出色的工匠,據說傘是她發明的。傳說魯班妻子云氏因為憐惜魯班在風雨烈日下工作,見亭子可避兩遮陰,於是想出一個《活動亭子》讓魯班帶在身邊。一次,她跟丈夫上山伐木,看到許多蘑菇,受到啟發。經過試驗,終於造了像蘑菇一樣的器具。供魯班外出時使用。從此,這世界上就有了

《木刨》

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又平又光還是很難的。為此,魯班又做了一把薄斧子,磨得很快,砍起來比以前好多了,但效果不太理想。魯班偶然看見農人用耙子把地耙得很平,他從中啟發把平刃平面的刀,上面蓋了塊鐵片,用這把刀在木料上推。一推,木料推下來薄薄一層木片,推了十幾下,木頭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,比過去用斧頭砍效果好很多了,可是拿在手裏推時既卡手又使不上勁,他又做了一個木座,把窄刀裝在裏面。鉋子,就這樣誕生了。

《魯班鎖》

魯班鎖或稱孔明鎖,是一種三軸組合的積木,是傳統木匠行業的學徒為了學習製作榫頭時,嘗試製造的一種物品,到現代還有中式木匠以製造魯班鎖的方式授徒。最普遍的魯班鎖樣式「六子聯芳」,以六根組木組成,每一根組木各取「六藝」,即「禮、樂、射、御、書、數」為名,六根結合,就叫六子聯芳。由於要製作能夠正確的組合在一起的六根組木,並非易事,常令學徒費盡腦筋,常懷心事,就如心頭有個有個疙瘩似的,是以民間戲稱「六子聯芳」為「六疙瘩」。